真心建议打工人,下班后别这样「乱玩」
很多人觉得这样没什么问题,毕竟辛苦工作了一天,自己值得放松、开心一下。
然而,你可能也发现了,每次玩了几个小时手机之后,自己非但没觉得放松和愉悦,不好的感觉反而会增加——
本来是想通过娱乐松弛下来,进入一个没有烦恼的状态,把自己从工作带来的压力、糟心事中解脱出来;
但放下手机时,从极度快乐的虚拟世界「跌」回现实的感觉,更痛!烦心事不仅一件没少,一抬头发现又到了深夜、今天的睡觉时间又不够了、明天的工作压力还是大……一件接一件都让人焦虑,心情也更不好了。
尤其当你出现以下这些状态,更说明你并没有获得足够的放松与休息:
早上起床困难,关掉闹钟好几次,起来了也还是很困
失去做事的兴趣或行动力,也很难尝试新事物,哪怕是你通常会很享受的事情
专注力差,刚刚在想的事情很容易转头就忘
感觉「脑子转不动」:难以思考、做出决定,创造力低下
常常感觉到不知所措或不知从何而来的压力,认为坏事即将发生
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,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娱乐可以帮助放松和休息,但其实它的效果是相反的。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,为什么越累越不要娱乐。
很累还娱乐
不快乐且有害
1. 娱乐带来的刺激,让大脑很难真正休息放松
刷刷短视频、打打游戏,做这些事虽然看起来不需要活动,甚至可以窝在沙发里、床上几个小时不挪窝,但你的大脑却一直被高频率地刺激。
拿短视频为例,为了吸引用户别滑走,视频开头的「黄金3秒」就要抛出吸引眼球的悬念、戏剧冲突,后面为了继续吸引用户看完,还会埋设各种反转、包袱,再加上平台算法的加持,新鲜刺激会持续不断地出现在你眼前……而刺激越多,人的交感神经系统就越活跃。
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共同组成人的自主神经系统,它们共同支配着体内器官。其中,交感神经负责战斗或逃跑反应,副交感神经负责休息和消化、给身体带来平静的状态。这二者的平衡,对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和功能非常重要(Alshak, 2019)。
在大量娱乐内容的刺激下,交感神经长时间处于活跃状态,这会导致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少,少了它的作用,身体就无法得到真正的休息、放松和自我修复(Mizuno et al.,2011)。
交感神经活跃时还会启动一些身体反应,如心率升高、血压升高、意识提高、呼吸频率升高,这些本是生物本能下为战斗和逃跑做出的反应,在周围环境中并无危险的情况下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,会让人更多地感到焦虑和紧张,更谈不上好好休息和放松了。
2. 过度娱乐之后,紧随而来的可能是痛苦
过度的娱乐刺激,还会让我们坐上高多巴胺-低多巴胺的「过山车」,在娱乐活动后感觉到失落和痛苦。
这是因为当我们做一件让自己快乐、有惊喜的事情时,大脑会释放多巴胺,创造出一种令人愉悦的记忆,大脑会记住这种感觉,促使我们继续重复这种行为(Berridge & Kringelbach, 2015)。
正因如此,我们总会忍不住滑向一个又一个新的短视频、重启一局又一局游戏,简直和「上瘾」了一样。
但人的体内平衡(homeostasis)机制,会在多巴胺大量分泌后,将多巴胺分泌降到基准线以下,就会让我们进入低多巴胺状态,进而感觉情绪低落、焦虑、痛苦,无法从以前愉快的经历中感受到乐趣。
(想要了解更多低多巴胺状态的原理危害,在公众号后台回复「多巴胺」获取:《这几天上班都在「摸鱼」?不怪你,背后是有科学解释的——》)
3. 即使没意识到自己累了,可能也已经「精神疲劳」
「累了就休息」本来是一个不需要人教的本能,但与「白天暴走 2 万步、晚上回家倒头就睡」的身体疲劳不同,还有一种「心累」的疲劳可能很容易被忽视——
精神疲劳(Mental fatigue)是指人们在长时间的认知活动后可能感受到的感觉(Boksem & Tops, 2008),这种感觉在工作需要大量脑力劳动的人群中很常见。长期的压力也会导致精神疲劳,因为压力因素会增加一个人的认知负荷、减少他们的认知资源。
即使在精神疲劳的状态下,娱乐带来的刺激也会使大脑重新兴奋起来,因此精神疲劳很容易被忽视,也会让人进入一个越来越累的循环:
累了想找点娱乐休息放松,乐过头了交感神经活跃导致焦虑、紧张,焦虑紧张又会继续加重精神疲劳……
所以,不要再用娱乐来休息啦,想要更好地休息,看看下面这几个tips ⬇️
累的时候应该做些什么
才能真正放松呢?
当你感觉身体和精神都非常疲惫时,偶尔一天早点睡觉也许是最好的选择~而在身体没那么累、需要缓解的是精神疲劳时,我们更需要帮大脑进行信息排空,而不是给它频繁的刺激。
做一些能让你的身心都投入此刻生活的事情
整理房间,收纳换季衣物,做一道新菜……精神累了,身体还不,轻体力的活动能拉齐它们的进度,让你一天结束后能更身心同步地休息。
这些事情也能帮助建立生活和内心的秩序感,比如,杂乱的环境可能是微小但持续的压力来源,花时间收纳整理之后你会感觉神清气爽,在心理上感到平静和放松。如果工作量太大让你难以启动,可以从小处开始,比如一次只收拾一张桌子。
适量的身体运动、接触大自然
有研究发现,休息时,相比那些动来动去的人,那些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久坐的人们更容易出现抑郁和焦虑的症状 (Hallgren et al., 2020)。所以,休息不是要坐着不动,适量的运动能帮我们缓解压力,减轻精神疲劳。
运动的过程中最好还能接触大自然,在有植物的地方散散步、抬头看看晚霞,自然的美会让我们体验到一种的被治愈的感觉,获得精神的休息。
减少屏幕时间、社交媒体的使用
很多时候,我们并不是真的想刷短视频,只是处在一个百无聊赖的状态时,看到短视频 App 就点了进去,再出来就是 3 小时之后……经常这样的话,可以试试卸载 App——我们的自控力可能不足以让我们停止刷短视频,但却可以阻止我们重新下载。不会启动,就不会沉溺。 不把玩手机当成睡前的最后一项活动,给自己定一个挑战,7 天不带手机进卧室,7 天做到之后看看自己的睡眠、作息有什么变化,看到积极的改变会促使你把这个习惯延续下去。(已经想到了你会说什么,PXX 闹钟 6 块钱一个)
试着远离压力源
在工作中感到压力和疲劳时,可以试试让自己短暂地离开手头的事务,去茶水间泡一杯茶,短暂地下楼散个步,中午小睡一会儿——做一些在精神上让你与压力源脱节的事情。
下班后,给自己创造一些不必「立即回复」工作信息的时间段:
平时给自己立一个下班后就很难找到的人设(去游泳、去看电影、去带孩子、去学开飞机……),让人知道你不会随时在线。
也控制自己非工作时间发起工作沟通的冲动,非紧急事项可以先记录在备忘录里,第二天再处理。(你的同事也会谢谢你)
另一方面,用你的反应树立边界:对不是非回不可的工作信息,可以适当保持搁置,第二天上班后再回复。
总之,把工作的烦恼留在工位、上班的烦恼不要带到下班。明天的事情交给明天再想,今天都想完了,明天上班干什么?
最后,不得不感慨那句班主任金句「学的时候就好好学,玩的时候就好好玩」确实饱含智慧——
该工作的时候工作,该休息的时候休息,该娱乐的时候娱乐,休息好之后,娱乐也会带来更大的快乐和满足~(当然啦,如果你是一个精力特别旺盛、work hard play hard 第二天还会满血复活的人,那我只能说一句,俺好羡慕!
References:
Alshak, M. N. (2019). Neuroanatomy,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.
Berridge, K. C., & Kringelbach, M. L. (2015). Pleasure systems in the brain. Neuron, 86(3), 646-664.
Boksem, M. A., & Tops, M. (2008). Mental fatigue: costs and benefits. Brain research reviews, 59(1), 125-139.
Hallgren, M., Owen, N., Vancampfort, D., Dunstan, D. W., Wallin, P., Andersson, G., & Ekblom-Bak, E. (2020). Associations of sedentary behavior in leisure and occupational contexts with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. Preventive medicine, 133, 106021.
Mizuno, K., Tanaka, M., Yamaguti, K., Kajimoto, O., Kuratsune, H., & Watanabe, Y. (2011). Mental fatigue caused by prolonged cognitive load associated with sympathetic hyperactivity. Behavioral and brain functions, 7(1), 1-7.